非小号动态

非小号app城固县:党建赋能促进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新闻 2024-12-13 14:03

  今年以来,城固县以激发“两企三新”党建活力为出发点,以党建引领为着力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培育典型,强化经验总结。着眼于增强产业内生动力,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积极尝试,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建立茶叶产业链党总支、稻渔产业链党委、中药材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赋能产业链各环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凝聚力、创造力有效迸发,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极大促进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聚焦“组织力”,健全体系,发挥好“领航”作用。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示范作用,统筹人才、资金、项目等力量,更好地服务和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先后成立了茶产业链党总支部、稻渔产业链党委、中药材产业链党委。在党总支、党委下组建种养殖、生产、销售等领域的党支部,组建若干服务党小组,具体承接和负责全县茶产业、稻渔产业、中药产业链上的各项服务工作。党委和党总支采用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形式组建产业链党组织,让身份是党员的董事长、总经理担任支部书记,身份是党员的企业高管担任支部委员,并对产业链党组织功能进行细化,将政治功能分解为宣传贯彻党的政治主张、落实党的产业政策、引领教育管理党员、组织和联系群众等职责。将服务功能分解为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难题,协调解决征地、用工、资金、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服务群众参股经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带动帮扶困难群众等。产业链党组织有效整合调动了全产业链上下游各种资源、信息、项目、资金、技术力量,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引导农业产业从单纯的生产、加工、销售向旅游观光、餐饮文化三产融合方向发展,加快了城固县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实现党建领航,促进经济发展。

  聚焦“黏合力”,互融互通,发挥好“耦合”作用。探索出“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振兴”的全产业链建强党组织新模式。着力解决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设置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衔接不够、党的组织生活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两张皮”等问题。在保留党员原组织关系的前提下,从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选配党员组成党委(总支)班子,按照“一方隶属、参加双重组织生活”的原则,协调产业相关各部门职能分工。茶产业链党总支召开座谈会分解外贸茶叶订单,按照统一制定的质量标准加工生产,销售外贸茶200吨400多万元,解决了小型茶企难于直接参与外贸的难题,带动周边茶农持续增加收益。稻渔产业链党委成立6个产业服务党小组,以党员专家为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建立“稻渔种养智囊团”,深入龙头、天明等镇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累计建成稻渔基地1.8万亩。中药材产业链党委采用“产业链党委+人才+服务”模式,组建种苗、栽培、土肥、植保、质量安全、政策咨询服务党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团,探索推广“示范园区(企业)+技术专家+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模式,为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政策保障。围绕产业链、强化龙头支撑,将散户小作坊经营逐渐升级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加工销售企业。

  聚焦“保障力”,聚才引智,发挥好“服务”作用。产业链党组织的正确主张与企业的经营决策相融合,把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 三农”人才凝聚在产业链上。一是将技术目标放在产业链上。产业链党委组织专家修编了《稻渔综合种养六种养殖模式标准(简版)》《稻米种植技术标准(简版)》,成为全县稻渔种养统一生产标准。二是将活动串在产业链上。鼓励产业链党组织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与技术创新研讨、建言献策同步开展,把“三会一课”开展在生产一线,把党的组织生活串联到生产一线。三是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以产业链党组织为引领,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资源入股合作社“分现金”。推动实现“强村”与“育新”增效同步发展,兴业富民与脱贫致富同步推进。

  聚焦“向心力”,健全机制,发挥好“增效”作用。创建“产业链党员示范岗”“党员红旗手示范基地”,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产业链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为经营主体提供生产规划、项目申报、融资贷款等服务。构建“农户流转土地收租金、入社入企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经营主体赚资金、加工流通交税金、集体积累公积金”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产业连接起来,实现党组织政治引领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规范制定《党员党组织工作制度》《学习教育制度》《科技服务制度》。产业链党组织每季度召开一次党组织工作会议,对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下一季度工作如何开展提出计划。稻渔产业链党委研究制定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等标准,党组织书记作示范,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干,一起致富。目前,全县36个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稻渔产业发展,累计实现盈利400余万元。累计新建无性系茶园面积8.08万亩,茶叶总产7771吨,实现总产值11.2亿元。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其中元胡10万亩,产量5.5万吨,占全国的70%,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质效明显提升。

上一篇:Origins公链全面崛起:多核心基建推动下一代顶级

下一篇:孙宇晨领航波场TRON: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前沿未来

猜你喜欢